校务公开
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西安外事学院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20-03-15      点击数:

 

2020年是“全国党建示范校”、“一流学院”建设的决胜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鱼化龙”模式第三阶段办学改革的开启之年。2020年主要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深化鱼化龙模式办学综合改革,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强化二级学院在办学和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形成教育教学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1.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按照“鱼化龙”模式办学综合改革要求,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开展新一轮机制体制改革,完善细化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发展活力。实施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能。

2.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进一步严格、规范会议文件制度及办理,精简数量、提高效率,切实为基层减负;更高标准的做好校务公开、数据信息、保密、舆情等工作;畅通“校情民意”平台,倾听师生意见反映,强化参谋助手职能;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制度,加强对部门的督察督办与审计,规范接受师生监督,确保学校运行健康有序。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部门、教职工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定岗定编,建立有效奖惩制度。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符合学校特点、适应产教研融合发展需要的绩效薪酬体系。调整教师专业职务评审办法,强化应用型、高水平、全育人、重效益导向。拓宽途径,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服务。

4.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制度建设。按照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自身实际,客观总结“十三五”工作,科学制定“十四五”事业发展的总体及专项规划。以“一章八制”建设为核心,重构优化、补充完善和修订调整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和内部治理、人才培养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高质量完成一流学院建设任务

5.系统实施人才培养改革。按照本轮办学改革总体要求,革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引入行业标准,设计并修(制)订本科“2+1+1”、高职“1+1+1”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产教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建立校企双制、岗学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6.持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围绕教育部“四新建设”、“双万计划”和学校校企协同育人、一流学院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持续完善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增多建强省级一流专业,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做好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资格申报工作,提升办学层。

7.重构产教一体育人课程体系。根据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从生产(工作)过程的视角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把培养目标转化为课程设计,指导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与相应技术技能为主线更新课程知识内容。全面开启移动式课堂、项目式教学、情景式现场教学等,采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授课方式,拓展课程空间,将课堂培养与实践实训融合,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真实具体的生产(工作)过程中及课外活动、校外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8.探索建立产教一体育人机制。引导企业以多种方式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共建兼具生产、教学与研发功能的公共实训实验基地、技术技能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术技能训练工作室等,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立学校企业共建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9.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探索校企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合作新模式。整合专业创新实验室、主题创新区、创客空间、路演大厅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聚集利用创业园、孵化园等校内外实践基地资源,提供开放式、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场所,切实落实实践教学课程训练,将实践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10.推进科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力推科研工作转型,科研工作重点以解决生产实际的技术问题为主,直接就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校企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完善学校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助力教师职业发展。扩大和巩固“师德强化年”工作成效,制定《西安外事学院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完善各类人员继续教育、思想文化、道德作风、业务技能、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关注“产学研育复合型”、“专长型”等不同类型教师的职业发展,做好教师的分类管理和服务。优化正蒙导师考核考评机制,及时选优淘劣,建立一支忠诚高效、数量充足、素质全面、师德高尚、运行稳定的正蒙导师队伍。

三、加强特色教育,突显育人品牌

12.创新创业教育。围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方向,修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深耕产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充分挖掘培育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加强校内项目的培育遴选。迈向创新创业“四大计划”2.0阶段,形成明确完整的阶段性培养目标。积极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对外推广,继续扩大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影响力。

13.国际化教育。筹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别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增加短期来华项目学生数量,为学校师生出国(境)学习、实习、交流、科研提供条件。加大与西班牙及拉美国家、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引进高水平优秀外籍教师,积极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家各类奖学金出国研修项目。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和文化宣传,持续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助力陕西民办教育走向世界。

14.德育教育。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丰富的现代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按照1:350配齐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强化“课程思政”,坚持正蒙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全员参与,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强化全员育人,完善思政工作新格局。健全辅导员培养和发展体系,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

15.通识教育。把握好通识教育本质,持续加强学生行为养成和人格教育。优化通识课程的结构设置,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确立正蒙导师制度是学校育人的根本制度,加强正蒙导师育人体系建设,不断调整优化正蒙导师考核考评,忽略形式,讲求实效,落脚育人质量,形成具有外事特色的通识教育典型经验和品牌示范。

四、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服务保障

16.提质增效,便捷服务学生。全面深化学生工作信息系统,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简化办事程序,初步实现各项学生事务服务线上一站式办理。升级更新“学生收费系统”、“一卡通”及其他校园支付等平台设备,推行校园无现金消费,实现学生社区内“一站式”交费、票据线上自助生成等,便利学生生活。完善资助体系,精准资助帮扶,提升资助育人效果。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稳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

17.实施文化书城建设。实施“图书馆+书城”,把简餐咖啡、茶文化、演艺、书法、文创等产品服务和文化学习教育融合,个性化服务学生。在高迪书屋的基础上拓展深化,发动师生资源,研发具有外事特色的文创产品。着力打造具有时代性、文化性、服务型的复合型校园文化创意空间。启用图书信息大厦,加强图书档案工作,强化图书馆文献保障、科研信息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做好档案资源的保存、管理和利用。

18.优化校园建设。全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图书信息大厦建设及室外配套景观改造等工程,于6月底前竣工交验;完成南区56910号公寓楼和外教公寓楼改扩建和装修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和质量。改造2号、3号餐厅,营造更加良好用餐体验。持续加大校园环境治理力度,常抓不懈搞好环境卫生,持之以恒打造环境育人新风尚。加强学校绿化、景观管理,实施鱼化湖改造工程,提升校园整体景观,美化校园环境 。

19.加快信息化建设。分阶段开展5G、物联网、IPV6建设,推动智慧安防、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形成高质量数据管理体系,建立全量数据仓库,初步实现一表通、学生画像等数据应用场景。推进系统深度应用,精简管理流程,逐步实现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奖惩助贷的线上流转等。推动虚拟校园卡应用,持续上线新的智慧服务项目。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融合,提升整网防御能力。

20.争创文明校园。巩固和深化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提高师生道德修养、文明素质和法治观念,使“明道、修身、利他、共荣”蔚然成风;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鱼化龙”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为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做好各项工作。

21.强化条件保障。做好餐饮、商户日常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及时到位教材、桌椅、办公用品等配置配备,全面做好水电暖气的维护维修,主动协调各方、减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改革财务预算制度,增强预算编制导向,优化资金配置,加强专项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扩大社会服务和产业经营为导向,拓展会计业务类型、制定政策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有力支撑产学研融合发展改革。

22.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快网络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强化监控值班值守,切实发挥智能监控系统的预警、防范、指挥功能,有效提升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调度能力。落实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少数特殊群体、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网络舆情等防控工作;做实反恐防暴维稳、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校园综合治理等安全预防工作;巩固消防安全管理、校园治安防范、交通安全管理和安保队伍建设工作,实现“六无”目标,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3.提升校友工作实效。以校友总商会成立为新的起点,切实提升校友工作实效性,持续开展校友企业走访活动;挖掘、培育优秀校友紧密对接学校科研产业项目;加强校友联系,常态化开展校友返校活动;完善制度建设,积累、培养、扩大和宣传校友骨干和优秀群体,动员各学院分会重视统计、发掘、报送和报道优秀校友,继续做好校友“每周一星”展评,生动反映学校育人成果。

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学校发展

24.提高政治站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按照中省和委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在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夯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开展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好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5.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巩固和转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管理,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治监督,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编制《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持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制定《纪检委员工作职责的若干规定》、《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管理办法》,编印《监督执纪工作手册》。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加强对校院两级纪检委员及首批聘任的廉政监督员的专题培训,推动校内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发展。坚持开展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和重要时间点的监督,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廉政谈话,组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善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主动性的纪律教育。巩固廉洁教育,将大学生廉洁意识养成与校园文化、书院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构建长效机制,为学校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27.高质量通过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检查验收。按照学校党建示范校建设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围绕四个过硬”“五个到位”“七个有力,坚持标准抓质量,聚焦问题抓落实;建强建优基层党组织,指导人文艺术学院党委、医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做好全省标杆院系党组织和全国样板支部创建;抓好先进典型的选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打造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和示范发展,以优异的建设成果,迎接教育部检查验收。

28.高水平完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对标落实教育部和学校一站式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全面加强学生社区党的建设,优化学院+书院制下正蒙导师育人模式,深化三全育人成效,凝练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优势特色,顺利通过教育部试点建设的检查验收。

29.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完善统战工作组织体系,发挥好统战成员作用,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加强工会工作,开展服务教职工在基层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召开学校三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促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开展矩阵式工作模式,在书院设立社团发展中心、公益实践中心等,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与社团共建”的基本格局,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0.担当政治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坚决落实中省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发挥好学校在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持续开展电商、教育管理者、优势学科教师的培训和学科基地建设,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动员广大教职工对建档立卡的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帮扶,组织开展大学生支教行动,加强就业帮扶和消费帮扶等,全力以赴做好“两联一包”、“双百工程”等扶贫工作。

31.推进宣传示范,讲好外事故事。深刻总结“鱼化龙”办学模式及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优秀成果和典型事例,凝练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领先型、借鉴性的做法、经验和模式,抓好推广宣传,促进品牌建设。紧密围绕国际化、创新创业、大学文化、特色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校友工作等学校特色、亮点、优势工作,集中发力、深耕细作、常抓不懈,在持续发声中提升影响力。制订《网络舆情处置预案》,提高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提出《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着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